站点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未来社会的主人

发布日期:2023-03-09浏览次数: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授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 刘迟

“这门课扭转了我对社会学的刻板印象,让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极大地提升了主动学习的兴趣,我开始更加关心身边的人和社会现象。原来,有意义的课也可以这样有意思!”2020级本科生严玉弘在听了我校“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社会工作概论》后兴奋地评价道。

这是怎样的一门课?带着浓厚的兴趣,我们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部刘迟老师的《社会工作概论》课堂。

上课伊始,刘老师在电脑投影中展示了一幅“冰山模型”——“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的心路历程”。“昨天有一位同学给我留言,她愿意在课上跟大家分享最近遇到的一件烦心事,让我们用所学知识帮助她解开困扰。”在刘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小文讲述了最近和朋友间发生的一点小矛盾,刘老师逐渐引导她,一步步“勾勒”出自己的情绪,又请几位同学上台分别扮演她的“情绪”。他们或低着头,体现“隐藏”,或叉着腰,体现“愤怒”……在老师的情景营造下,再通过大家共同分析讨论、主动探索,“冰山模型”所展示的一个个概念逐渐清晰起来,变成了社会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处理情感问题的鲜活工具。

“这门课与社会现实联系非常强,又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性。我们很多学生未来是要做社会工作的,学好这门课不仅可以系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在教学体验中领会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专业实务的过程,并树立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更好地开展社会帮扶救助工作做准备。”刘老师介绍说。

《社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学专业面向大三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开课至今已有二十余年。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后,对加强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全国高校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愈发重视。当时,我国社会工作尚属起步阶段,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及典型案例也大多是来自国外。2013年接手这门课以来,刘迟老师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需求,积极践行“创造的教育”理念,开始了“既要带学生学懂‘社会学’有字之书,也要带学生理解‘社会’无字之书”的创新实践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刘老师将该课提炼为“以学为本”-“主动学习”-“反思研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路径。同时充分将“案例研讨”“体验性教学”“互动性小组”等多元性的教学方法整合到一起,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参与性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教材内容“水土不服”、较少关注前沿领域、“讲授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一系列痛点问题。

“你希望在课堂讨论什么案例或者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刘老师在BB平台线上发起的问题,学生们踊跃投票。统计结果显示,“校园欺凌中的受害者”占100%,“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占65%,“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占45%……刘老师将在BB平台采集的问题数据引入课堂中,与学生深入探讨数据展示的结果,了解大家选取问题的理由和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一环节的案例教学做准备。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专题内容、案例主题、分享形式,老师在课堂中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加深思考,全方位地呈现“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

仅有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了解一定的行业实践经验,对于大三学生来说更加难得可贵。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刘老师引入国内外研究的前沿问题、一线行业专家的典型案例等进行学习研讨,进一步增强学生社会参与感和现实体验感。

“受助者是一名七十岁的男性,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有家暴赌博经历,前妻与女儿都与他断绝了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对于这样一位老人,社区工作者应如何入手开展救助工作?”课上,刘老师邀请到了我校2003届毕业生、深圳市南山社工协会秘书长王会娟联线课堂讨论经典社工案例。她向同学们分享了一则发生在三个月前的真实案例,并不时提问与大家互动。同学们立即开展头脑风暴,有板有眼地“出谋划策”,俨然成为了一名小救助员。这门课还邀请到了台湾政治大学罗婷博士“线上线下”参与引导“小组工作”互动参与性课堂,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圳“哥大姐姐”机构主任江帆联线课堂交流社工实务经验方法。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享,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分析,一次次精彩的互动教学……专家们将社会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倾囊相授,全力解答学生们的问题,极大地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

该课还结合最新社会热点动态性调整教学方式。2020年在学校抗疫“停课不停学”期间,打造了东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战‘疫’和你在一起·社会工作专业在线专题教学讲堂”,从关注同学们的居家生活、家庭情况,到身边的社区、有需求的群体,再到专家讲解案例和分享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经验,深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与领悟。该讲堂被推荐成为吉林省本科高校抗疫期间在线教学经典案例。

“刘迟老师不仅专注于对课程知识的传授,还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生动的讲解,以及为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所做出的努力,时刻激励和感染着我。在她和各位受邀老师帮助下,大家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都不断在进步。”2020级本科生吴新月在课后发自内心地说。

“以学生为中心,问题驱动探究反思,理论服务社会需求,教学相长。”这是刘老师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教法设计,多元的课堂形式,精心打磨的教学案例,刘老师用不断的探索和坚持,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本课程教学团队三次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生连续两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2019年本课程获得“超星杯”首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总决赛一等奖,2021年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我校‘创造的教育’理念提出得极为恰切,很幸运作为东师人能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这些年持续地创造性地推进教学改革实践。”对于这门课的未来规划,刘迟老师谈到,“下一步我将着手带领学生们到实践基地进行‘第二课堂’的‘项目性学习’,在真实的场景、现实的案例中来理解新时代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形成对于知识的学习、思考、运用,引导同学们从教学过程中生成研究性问题,在‘创造的教育’实践积累基础上开花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有所成,全面发展,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信息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官网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邮编:130024)

电话:0431-85098500

传真:0431-85687511

邮箱:zsb@nenu.edu.cn

东师招生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