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2年已进入尾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这一年,全校师生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上下团结一心,携手共克难关;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东师人的身影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与温暖。但即使经历了困难与波折,东师人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收获了许多斐然的成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的责任与担当!
1.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1月11日,学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对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巩固拓展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出了要求。会议指出,学校上下齐动员,整个党史学习教育求实、扎实、务实,在理论学习上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在思想政治上受到深刻洗礼,在为民服务上宗旨意识更加牢固,在干事创业上更加勇于担当。会议强调,面向未来,学校党委将正确处理好集中学习与长期理论武装的关系、当下振奋精神与今后永不懈怠的关系,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四个融入”的思路,持续用力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工作,不断提升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能力水平,探索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敬终如始,久久为功。
2.六个学科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召开“十四五”和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会议
2月,在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评选中,我校再度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2月26日至27日,学校组织召开2022年全校教师干部大会暨“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会。会议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进展,解读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与思路,对于未来五年的任务举措作出系统部署。会议强调,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进入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希望全体东师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高质量落实“十四五”规划、推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3.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取得系列新成果
2022年,学校新增12个、累计拥有4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总数的82%,在部属师范大学中并列第一;完成全部20个师范类专业认证,率先实现了100%认证率,保持全国领先;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指向创造力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5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1项进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角逐;红旗学院顺利揭牌,成立冰雪学院,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新成果。
4.理科多项科研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学校自然科学领域科研经费稳步增长,获批科研总经费同比增长8.1%,其中,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7项,合同总经费同比增长17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面上项目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资助率10个百分点,青年项目资助率两倍于全国平均资助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获批国家“杰青”项目2项、“优青”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新增省部级科研基地4个。
●我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王德利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草甸草原智慧修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及示范”获批立项,国拨经费1600万元。该项目整合了校内生态、草学、环境、应用数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优势力量,将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我校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生命科学学院周义发教授带领的糖生物学研究团队研发的“人参及其酶解产物在护肤美容和保健康养领域的应用”系列知识产权成果以独家实施许可方式在长春实现落地转化,转让经费1000万元,这是我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长春市科技创新城建设又一重大成果。
5.哲学社会科学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增长29%,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排名全国第3位,获批7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创历史新高,60余篇智库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部门采纳或领导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英文版出版发行。为更好地翻译宣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教育部组织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英文版,于10月出版发行。该讲义中文版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我校杨晓慧教授担任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已于2020年7月出版。
●跨越十年持续出版《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该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资助项目”首批唯一的教育类项目,由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邬志辉教授和秦玉友教授任首席专家。该报告从2011年开始正式发布,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广泛关注,产生良好学术影响。
6.学校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卓有成效完成全年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2022年,面对吉林省多次爆发的新冠疫情,全校上下众志成城、行动迅速、科学研判、精准防范,五次进行校园封控管理,未出现扩散性疫情,有力守护了2.4万名师生的健康安全。
面对疫情,学校党委周密部署,多措并举:组建学校调度指挥中心,党委书记、校长坐镇指挥、带班值守;两校区建立驻守专班,分别由一名校领导全程驻守指挥。在23个宿舍楼成立“学生宿舍临时党支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与学生同吃同住;校领导、机关干部、学院副书记、辅导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共8000余人次驻校抗疫,打地铺,吃盒饭,确保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各部门紧密配合,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不到百人的医护队伍,承担了 2.4万名在校师生长达140余天的核酸检测任务,织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护网;保卫人员 24 小时校园巡逻、校门站岗、对运送物资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查验、测温、登记、消毒,筑牢校园安全稳定的防火墙;教务部门及时构建线上教学科学管理体系,组建学院(部)线上授课群,确保师生“点对点”连接,有力保障了停课不停教;祖国各地的无数校友纷纷驰援母校,13批次捐赠178万元防疫物资,支持母校师生全力战疫……一年来,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周密、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在抗疫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做法,被教育部作为校园疫情处置的典型经验,印发全体部属高校学习参照。
7.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等个人荣誉
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作出了关于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生命科学学院刘宝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近十五年来我校在职教职工获得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最高荣誉。8月,2022年度“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评选结果公布,马克思主义学部田克勤教授老师获得该荣誉。这是我校教师第四次获奖。我校是省内唯一一所5年有4位大学教师获得奖项的高校。9月,学校第三届“郑德荣式好老师”评选结果揭晓,教育学部吕立杰教授、政法学院尹奎杰教授、地理科学学院吴正方教授、文学院高玉秋教授、体育学院张铁民教授、环境学院王德利教授获奖。他们的先进事迹视频在教师节期间通过学校融媒体多渠道宣传,营造了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8.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召开前,学校通过开辟专题网站、在新媒体开设相关宣传专栏等形式,营造了浓厚氛围。大会召开期间,全校师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认真收看收听大会开幕式盛况,随后不断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学校制定并印发了全校学习方案,组建校内宣讲团;校级理论中心组率先带头领学,机关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师生、融入工作;各院级理论中心组纷纷组织多场专题学习,学思并重,全面推进党的先进理论入脑入心。
各级宣讲团成员纷纷到校为师生深入解读二十大精神。10月27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到我校围绕“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调研并专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14日,中央宣讲团成员、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舒启明来到我校,深入广大师生中间,以思政课形式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宣讲,并围绕师生关注的问题与大家展开互动。12月5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吉林省委宣讲团成员、学校党委书记杨晓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学校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强调,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本职,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9.我校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的通知》,公布首批100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成功入选。未来,我校将以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全面加强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10.我校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11月12日,我校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市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科专业建设、“大思政课”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合作共建,实现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本次战略合作协议,是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工作的深化拓展,也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推进云南教育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不忘初心来时路,砥砺奋斗新征程。未来,东北师范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聚焦“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心怀“国之大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不断贡献东师力量!
信息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官网